2002年,主教练李章柱带领青岛逸中夺得全国足协杯冠军。这也是青岛足球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足球一直是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发展历史悠久。作为“足球名城”,青岛足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青岛足球的发展历史。
20世纪20年代,现代足球传入青岛。当时,在青岛的外籍人士经常一起踢足球,一些青岛人也出于好奇而学踢球。这是青岛足球发展的开始。当时的参与者大多是政府机关、银行、铁路的员工。他们业余时间踢足球,没有固定的球队。午饭时和下班后,我们找了一块空地,用石头搭起一个球门,开始游戏。周日,大部分活动在汇泉广场举行。踢足球的人自愿组队,人数不等,随时分组,直到累为止。
1924年1月,青岛观象台工作人员宋国模邀请体育场的一批人组织成立了青岛第一支足球队——中国足球队。首批成员为宋国模、吴彦章、崔少白、毛公英、包松声、王玉良、劳七涛。 、王振声、韩秉成、黄紫昌等。同年3月,各国侨民成立“西联”足球队,以俄罗斯人布洛夫为队长。此后,青岛足球队相继诞生。当时有友谊俱乐部、胶济铁路局、海关、青协、奥组等队伍。 1925年,青岛大学、日本商业学校足球队成立。 1929年,顾元荣组建了第一支中学足球队——蠡县中学足球队。
随着足球队的成立,从1927年开始,国际体育协会开始组织每年一度的青岛国际足球锦标赛,邀请青岛华侨球队和青岛各体育团体的球队参加。西部联队和中国队实力更强。强大的。 1925年,中国队击败西联队夺得冠军,促进了足球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民族精神。 1926年,青岛市体育总会开始举办公务员足球比赛和春冬季比赛,岛城足球场面十分活跃。 1927年4月3日,以中国队为主的青岛联足球队与日本海军陆奥足球队发生交锋,青岛队以4:0获胜。 1929年,“南李”辉堂率领的华东队击败了“北李”凤楼率领的华北队。随后的青年赛,中国队0:1落败。 “亚洲足球之王”李慧堂、“铁门”周先河、“战斗机将军”陈嘉秋的精彩表现给岛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9年,中国足球队新增了吉如茂、梁康年、蔡明、梁靖远、毛公英、顾元荣、陈安兴等新球员,实力大大增强。 20世纪30年代初期,足球活动已广泛延伸至学校。所有中小学都成立了足球队。企事业单位足球活动也十分活跃。但技术水平不高,对外比赛胜少败多。齐鲁大学来访,青岛队三场比赛全部失利。由于人员变动,中国足球队的技术大幅下降。 1933年第五届全运会和1935年第六届全运会虽然有足球比赛项目,但青岛因实力较差没有派出球队参加。 1933年,由体育协会主办的青岛国际足球邀请赛,西部联队(西商队)获得冠军。 1934年,中国队虽然以9:1击败日本队,但以1:3不敌西商队,让西商队夺得冠军。青岛的足球水平无法提高,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关注,因此选拔了30名足球名将定期集训,为外部挑战做好准备。 1933年,青岛开始举办儿童足球比赛(使用5号小足球),这在当时全国尚属首次。 1934年和1935年,该市冬季运动会足球比赛分高中、高中、初中和初中四个级别举行。
1938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体育活动受到影响。 1939年,日伪政府出于自身需要,要求伪华北体育会组织体育活动。青岛足球于1939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活动,当时社会上一些足球爱好者经常组织小型比赛。后来王军植、熊军组织了“真卿”足球队,队员有杨昌、苗其昌、蒋西胜、夏家鼎、杨永森、金天民、贾敏清、刘文学等人。他们大多以第三公园为活动基地。青岛已连续四次参加“华北城市党”足球比赛。我参加了以“真庆”队为主的城市队。 1942年9月,七个城市参加第二届“华北城市党”,青岛队获得优胜。 1943年9月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华北城市聚会”中,10个城市参加,青岛获得冠军。队长熊军担任守门员,人称“铁门”,其守门姿势被称为“熊军式”。
抗战胜利后,真庆队解体,骨干成立北联队继续足球活动。此后,学联、青年、新光、市北、台东等队相继成立,初中、小学的公路足球队数量也逐渐增多。 1948年,由熊军、杨昌、刘文学、胡根林、纪如茂、谷元修、夏家鼎、张继良、毛子富、盛德新、苗其昌等人组成的青岛足球队参加了第七届全运会。结果很平庸。
青岛解放后,首先开展的体育项目是足球。 1949年8月,联谊与华光举行了解放后的首次足球友谊赛。 12月,市体育界响应社会救助委员会号召,开展慈善足球赛,山东大学、中苏大学、华光、联谊、学联、中青团等六支球队参赛。当时景清、中联、北联、滨联、新光等队还活跃,而且都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1950年7月,市体育分会举办球类友谊赛。通过比赛,选拔组建了两支市代表队。 11月,参加首届省运动会,普通队和中学队均获得省足球冠军。年底举办了抗美援朝慈善足球赛,参赛球队达40余支。 1951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起捐赠“体育”飞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动。该市组织大型慈善球赛,观众捐款1300万元(旧人民币)。 10月,为参加山东省首届省级足球比赛,组建市代表队。团队成员有:李兆春、宋德宽、李永福、刘文学、陈云生、王德章、胡一鸣、赵洪才、冯小贤、齐树轩、胡宝林、沉云昌、盛德举、盛德奇、崔代志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1953年,青岛举办了首届足球锦标赛。来自社会、工厂、企事业单位、部队、中学的40余支代表队参加,新光代表队荣获冠军。 1954年,市体委决定,将社会各类球队集中,由工厂、企业、机关按单位、按系统组织球队活动。 1955年1月,举行全市足球联赛,组建青岛工人联队。 2月,代表青岛参加全国大中城市足球锦标赛上海赛区。领队严成利、指导员(教练)李宏文、选手唐吉庆。成绩不负众望,6场比赛取得5胜1平。最终,他们以1:0击败上海队,夺得冠军。今年,我市足球队在省级比赛中再次夺得冠军。市总工会举办首届全市职工足球赛。 1956年6月,全国足球锦标赛(1955年分区赛冠军、亚军)在青岛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青岛举办的全国性足球比赛。 8月,青岛队参加首届青运会足球比赛并获得亚军。 1956年10月,举行全市青少年足球比赛。来自25支中学代表队、5支小学代表队的400余人参加。少儿足球正式步入发展轨道。 1956年,山东足球队成立,年底,唐吉庆调任助理教练。随后郭成文、王汝臣、何竹义、高尚富、吴宏跃、姜宝勋、孙玉碧、杜华、何永贤、李克伦被调入队。 1958年省二队成立时,还招入了孙光举、王世贤、曲立新等人。
1958年4月,全省足球比赛分不同级别进行。青岛队与济南队、烟台队、淄博队争夺冠军。 7月,广州、大连驻军足球队来青岛演出。他们技术精湛,向足球界传授了很多经验。 9月青岛体校成立时,设立了足球班。 11月,全市举办综合运动会,有30支足球队参加。 1960年,市体委发出通知,开展“四球”活动。 4月,由16人组成的市足球职业队成立。青少年足球在省级比赛中荣获冠军。 6月,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乙组决赛在青岛举行。 1962年下半年,重点开展职工和中小学足球活动。 12月,举办了全市足球锦标赛,历时两个多月,共进行64场比赛。 1963年起,市级足球比赛分为甲级队和乙级队。 1964年6月,市团委、市教育局、市体委联合召开会议,中小学足球活动被列入学校体育议程。
1962年底至“文革”前,青岛足球运动处于鼎盛时期,在省级和全国比赛中成绩突出。 1963年6月,参加省青少年足球比赛并获得冠军。 1964年6月,在第九届省运会足球比赛中,市足球队以不败战绩战胜了六支参赛队。 1965年4月,全省青少年足球比赛荣获冠军。 1964年8月,在全国20队青少年足球比赛(青岛)中,青岛在10支球队中排名第六。在此期间,加盟省内的青岛球员有向横清、盖玉殿、应仁德、孙云婷等人。孙彦忠担任省队领队,吴红跃担任教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足球运动受到干扰。 1971年8月,全国青训会议在青岛召开。国家足协、国青足球队受邀来青岛演出,让沉寂多年的足球活动重新焕发活力。 1972年9月,全国足球分区赛在青岛举行。此后,青岛几乎每年都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赛区:1974年9月,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二阶段); 1975年3月,全国青少年足球甲级联赛(第三阶段、第三级别); 1976年9月,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第二阶段)。观众的兴趣从篮球转向了足球,争相观看的人越来越多。
在全国足球比赛的带动下,青岛足球事业突飞猛进。全市职工、中小学的竞赛已形成体系。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层足球队,小型足球活动渗透到各个角落。青岛队于1974年、1978年参加第十届、十一届省运会足球比赛并获得冠军。 1976年7月,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赛区,获得威海赛区冠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将足球列为重点项目。 197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国家体委《关于提高我国足球技术水平若干措施的指示》,确定青岛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市体委、教育局、市团委、市总工会召开全市足球工作会议,恢复市足协并确定全市重点足球学校。 1979年,以青岛运动员为主的山东省足球队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夺得冠军。参赛的19名运动员中,来自青岛的运动员有14名:项恒清、安政、楼旭成、姜熙源、方华宁、李忠伟、戴仁清、徐永来、李玉森、高峰、张崇发、盖玉典、魏继红、刘成德. 13人荣获运动员称号。项恒清、徐永来、刘承德、江熙源、张崇发、王东宁、李春乐、焦纯本入选国家队和国家二队。
1979年,城市56所中学中,有32所拥有足球队; 150 所小学中,62 所拥有足球队。 1980年,有中学队45个,班队348个,运动员5935人;共有小学代表队67支,班级代表队264支,运动员4191人。 1980年以来,中小学由校队比赛发展为班级队比赛。 1980年,市级中学校际比赛810场次,班级比赛580场次;区级小学比赛8个、73支队伍、334个比赛项目。 34名学生中有4支校队、28支班队,荣获全省“三好杯”中学生足球比赛冠军。 1982年3月,对全市中小学足球赛制进行改革。中学分为A、B队,小学则以“幼苗”和“萌芽”队为主。比赛集中在节假日期间,多采用周末比赛。 1984年,学校调整传统足球项目布局。作为国家足球重点城市,青岛每年参加希望杯、苗苗杯、萌芽杯三项全国杯赛。 1980年起,从区到市举办中小学三级比赛,平均每年有100支左右的足球队参加;全国三届杯赛中,“希望杯”成绩最好,混合队于1987年夺得冠军。
1984年全国“北碚杯”(9岁以下)足球比赛中,小白干路第二小学(沙州)获第12名,人民路第一学校(沙州)于1986年获第七名,沙州第一小学获第七名。 2 体育场小学 1987年足球队(张家港)获得第四名。
为了培养足球人才,传统项目学校本着“从小做起”的精神,实现了三级年龄段衔接。重点中学与小学挂钩,中小学校扶持,中小学校扶持,让小学的足球人才毕业后可以进入。重点中学。比赛方面,1984年开始开展五人制和四人制足球比赛,共有56所学校、146支球队参加比赛,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女子组,共576场比赛。 1987年,实行田径、游泳、三大体育五个联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984年至1986年,全省举办五人制小型足球比赛,人民路第二小学荣获“三连冠”。
20世纪80年代,职工足球是青岛足球的生力军。 1980年,全市共举办厂际比赛2022场。 1981年,全市有职工足球队111支,运动员1395人;全市有65支足球队参加职工足球比赛,踢了88场比赛。 1982年,全市职工足球队增至630支。仅电子仪器工业公司29个单位就有44支足球队,区局足球队有67支。许多员工自行发起联盟。各公司出资集体组织比赛。先是分散,然后是集中,先是基层,然后是区局级。 1984年,采用甲、乙、丙三队联赛制。 1985年,员工足球队的数量增加到1,004支,1987年增加到1,318支。职工足球队的骨干大多是各省、各军队退役归来的优秀球员。 1984年4808厂足球队获省赛亚军、全国分区赛青岛赛区第五名; 1984年面对澳大利亚安娜船足球队和1986年美国第七舰队足球队的来访,两次获胜。 1985年、1987年荣获省“振兴杯”和省职工足球冠军。 1987年市政工程公司足球队代表青岛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分区赛,获得第五名。这是本次比赛八支队伍中唯一一支业余队伍。
20世纪80年代,青岛足坛涌现出一支绿色英雄新军。青岛被确定为国家足球重点城市后,不少工厂女工跃跃欲试。 1980年,博兴路小学成立女子足球队。 1982年,崂山四中成立女子足球队。 1983年,女足在第一体育场、海博河体育场成立,并正式开始集训。当年6月,青岛举办首届女足邀请赛,首批四位女足球裁判登场:李彩霞、季巧玲、刘红、吴艳红。她们也是省内第一批女足球裁判员。从此,女足冲破世俗偏见,得到发展。崂山女足首先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1984年代表省参加华东邀请赛。他们以6场比赛6胜不失一分、攻入18球的成绩夺得冠军。 1986年,崂山四中带领的青岛女子足球队应邀参加在徐州举行的4省8市比赛,荣获“小红杯”。
1985年12月,新兴农业工商公司与四方区体育委员会联合创办了新兴少儿足球半日制训练班,历时7年,分小学1至6年级6个班,30至40人。每个年级的学生。该基金由新兴公司发起。 1986年,个体户王德银创办拳击足球俱乐部,与台东区合办拳击儿童足球班,与市北区合办市北青少年足球训练班。 1989年,冰箱厂投资组建了青岛足球队,力争早日达到国家甲级球队水平。
20世纪80年代,许多高水平的足球赛事在青岛举行。全国甲级联赛和乙级联赛每年举行。 1984年,美国参议员马科斯中学足球队来访,与青岛一中进行比赛。 1985年5月,在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分行主办下,举办了青岛市“中国农业银行杯”足球精英赛。 8月,阿尔及利亚大学足球队来访。 1986年8月1日至5日,青岛举办了亚洲第一场正式足球比赛——第25届亚洲青少年(19岁以下)足球锦标赛(第六组)。 1987年5月9日至19日,金利来杯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一阶段)举行。 7月,举办“今夜新闻杯”青岛国际足球邀请赛。参赛球队包括荷兰王国兹瓦鲁足球俱乐部、香港海丰队、天津海鸥队、山东青岛锻压机械厂队等。 1988年5月,在厦门工程机械厂主办下,承办了1988年厦门工程杯全国足球甲A联赛(第4组)。 1989年6月29日至7月9日,举行“路博杯”国足甲A联赛。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足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球员。到1988年,已选派国家足球队21人,省足球队246人,部队187人,体育院校124人。
1992年6月,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红山召开。会议决定建立足球俱乐部制度,实行职业联赛。根据这一精神,青岛市政府决定组建以山东省经贸委(青岛)足球队为主题的自己的职业球队。 1994年,海牛队(青岛一中队前身)以11胜6平3负排名全国AB联赛第一,升入AA级。
新闻链接:
群星璀璨托起一座“足球城”
虽然青岛不是中国第一个接触现代足球和足球文化的城市,但足球在这里扎根最深,并且正在喜人成长。
青岛作为全国著名的“足球之城”,多年来在各项赛事中一贯表现出色。职业足球改革后,青岛不仅紧跟国家步伐,还走出了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足球道路,为各级国家队培养输送了大批足球人才。此外,青岛足球运动员在基层足球和青少年足球比赛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同类城市发展足球的典范。
“一斤麦”看足球赛
据记载,青岛最早与足球结缘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地居民看到青海的外籍人士经常在广场踢足球,自己也学着踢,顿时被迷住了。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大家通常都会在下班后找个空地,用石头搭起一个球门来开始游戏。
1924年1月,一群足球爱好者组建了青岛第一支足球队,命名为“中国足球队”。 1929年,时任“亚洲足球王”李惠堂率领华东队来到青岛,与中国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轰动岛城。当时,一场正式足球比赛的门票价格为2000元,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相当于一斤小麦的价格。
解放后,青岛把足球作为第一体育运动,发展很快。 20世纪60年代,青岛足球队在山东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省第九届运动会、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在1956年成立的山东足球队中,青岛球员占了全队的半壁江山。青岛海牛队创始人郭成文就是其中之一。 1963年,青岛创建了一级、二级联赛和升降级制度。次年,中小学足球活动也正式列入学校体育议程,小学足球锦标赛正式启动。
入选国家足球重点城市
届时,国内所有重要的足球赛事都将青岛作为赛区之一。 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青岛成为全国16个重点足球城市之一,青岛“足球城”的名称终于公布。当时的国家队和国家二队成员王东宁、李春乐、焦春本等人后来在青岛职业足球的早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家足球重点城市10年来,青岛为省、国家足球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球员。据统计,到1988年,青岛共向国家足球队输送21人,向省足球队输送246人,向军队输送187人,向体育院校输送124人。
1993年,中国职业足球诞生的元年,青岛历史上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于12月30日成立。此后,青岛海牛、青岛逸中、青岛中能代表青岛参加了该国顶级职业足球联赛。 2002年,青岛颐中足球俱乐部夺得当年足协杯冠军,夺得青岛首个全国顶级足球杯赛冠军。 1998年和2011年,青岛怡中队和青岛中能队分别获得甲A联赛和中超联赛第六名,这是青岛队在全国职业足球联赛中的最好成绩。如今,青岛仍有青岛中能、青岛海牛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踢球。
2005年,青岛成为亚足联“亚洲愿景”首批两个足球试点城市之一。亚足联为青岛量身定制了“中国愿景计划——青岛项目”,涵盖城市联赛体系、青训计划、教练员培养计划、裁判员培训计划、女足发展计划和足协建设计划等六个方面。这对于青岛足球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009年10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 2012年12月,青岛成为全国首批5个“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之一。
20年涌现了不少大明星
今年年初,青岛隆重举行“青岛职业足球20周年颁奖盛典”。 1994年以来,青岛为国家队、省队和各级职业队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足球人才。最初,青岛海牛和济南泰山两支球队拥有青岛队球员最多,如李强、宿茂臻、李霄鹏、高遥、陈刚、季宇杰、舒畅、李明等,还有八一队队和大连队。郝海东,被誉为“亚洲第一前锋”。
此后,李帅、刘健、姜宁、郑龙、刘震丽等一大批球员都是从青岛本土球队起步,如今已享誉全国。并且像国王一样
董东、张帅、于大宝、王永珀、邓小飞等球员一直在联赛中徘徊。
此外,他还用自己的技术征服了粉丝。粗略统计,青岛走出了近50名知名优秀足球运动员,而青岛已向全国职业俱乐部输送了200多名球员。 2002年,中国国家男足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青岛队有7名运动员参赛。 “青岛人善于踢球”的传统得到了全国球迷的认可。
除了球员之外,青岛还诞生了一批“全国知名大脑”。退役后,李霄鹏和宿茂臻双双出任教练职务。前者担任中国女足国足主帅,后者还接任男子国奥队和国青队主帅。此后,两人回到青岛执教职业队。苏·莫祖(Su Maozhen)带领新成立的青岛海尼乌(Qingdao Hainiu)团队从中国联赛第二开始,并在一年内赢得了冠军,并晋升为中国联赛。 Li Xiaopeng是Qingdao Zhongneng团队的前任主教练。此外,现任海牛队的负责人王·魏曼(Wang Weiman),前宗宁教练工作人员马东坎(Ma Yongkang)和杨·韦吉安(Yang Weijian),王子(Wang Chao)曾经协助李小宝(Li Xiaopeng)参加了女子国家队,而曾经教过Luneng U19团队的Fan Xuewei都是Authentic Qingdao People。 Liu Gujiang,Guo Zuojin,Tang Lepu,Ji Yujie,Xu Yonglai ...在各级国内足球俱乐部的教练职位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去年,青岛年轻球员江温和李明分别被选为U15和U14国家青年队。他们是由Qingdao训练的代表,并在Zheng Long和Yu Dabao之后直接转移到国家队。同时,Liu Yahe是首位来自青岛的全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当时她被选为U14女子国家青年队。他们的成功是青岛通过体育教育和足球青年训练的结合来发展校园足球多年的结果。它在鼓舞和促进我们城市的青年足球的未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团队在国内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青岛的业余足球也一直处于该国的最前沿。 2005年,青岛足球管理中心建立了一个成人业余竞争系统,该系统由“青岛城市足球联盟”代表。经过十年的辛勤工作,现在包括青岛市超级联赛,A级和B级三级联赛,中年和老年足球联赛,“ FA Cup”比赛,“超级杯”比赛,成人业余五人制足球比赛和海滩足球。 ,城市战斗和其他10个赛事,全年的各种足球比赛的数量接近2,000。超过10位出色的基层球员通过城市联赛平台进入了各个级别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岛Kunpeng,Qingdao Fengfa和Qingdao Huanghai Pharmaceutical也参加了中国足球协会杯决赛。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昆彭连续两年进入了足总杯决赛,并淘汰了中国第二队进入第二轮,在中国业余足球中创造了奇迹。
2007年,为了促进校园中足球的促进和普及,市政足球管理中心在整个城市实施了“校园阳光足球计划”。到目前为止,该市有100所足球飞行员学校,有近100,000名学生参加。 “市长杯”,青年锦标赛,青年足球协会杯,俱乐部网络学校杯,青年超级杯和其他活动逐渐形成了系统。全年大约有1,500场青年足球比赛。多年来,我们城市的青年足球队在比赛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从1990年代到现在,金德多在山东省奥运会上赢得的金牌总数一直是该省的领导。在国家一级,青岛在1995年,1999年和2011年三次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赢得了男子足球冠军,这使其成为该国冠军最多的城市。此外,以前的全国比赛中,山东足球队的一半以上来自青岛。近年来,青岛昆彭还致力于促进校园足球,并与七所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它定期将教练送到校园,为儿童提供专业培训,帮助热爱足球的年轻人进行科学练习和建立基本技能。 。
足球一直是青岛人的骄傲。青岛是一个足球城。近年来,青岛产生了许多足球才能,其成就给整个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麻烦”。幸运的是,热爱足球和青岛的人一直在陪伴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ysjcc.com/html/tiyuwenda/9445.html